注:OKCHEM所有的官方邮件只从 ***@okchem.com, service@mail. okchemvip.com, 或 notifications@edm-okchem.com. 发出,非此三者发出的其他邮箱若有冒充OKCHEM名义的,请大家多加警惕!

首页 > 行业新闻
创新是纺织染化的基因

创新是纺织染化的基因

  访亨斯迈纺织染化事业部总裁Rohit Aggarwal   近日,亨斯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染料工业及有机原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上向业界展示染料、化学助剂、印花墨水方面的领先技术和创新产品,彰显出亨斯迈纺织染化的创新力度和强度。亨斯迈纺织染化事业部总裁Rohit Aggarwal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公司第一重要市场,它的销售额占了亨斯迈纺织染化全球市场的25%,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亨斯迈纺织染化靠创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靠创新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创新是纺织染化的DNA   Rohit Aggarwal认为,创新是亨斯迈纺织染化的DNA。10年前,国际纺织业开始从欧美市场转向亚洲,迫使很多国际性公司进行架构重组。当时,亨斯迈纺织染化得到集团的支持,继续在创新研发上大量投入,成为这个行业内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国际大公司。   目前,亨斯迈纺织染化有4个研发中心,包括瑞士的染料研究中心、德国的化学品研究中心、中国的广东番禺研究中心和印度孟买研究中心。亨斯迈的研发方向和策略是把更新、更好的技术带到市场上。亨斯迈最自豪的不是它的研发、生产和产品,而是人才和团队,这是亨斯迈纺织染化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研发活力的真正原因。   他强调,亨斯迈纺织染化的策略是,未来在中国市场继续投入更多资源、人力和物力,更大程度地加强创新,并将创新重点从西方市场转到中国市场。在番禺研究中心,研发更多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并在未来3~5年投放市场,满足中国需求。   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Rohit Aggarwal表示,亨斯迈纺织染化将研发与工厂实际紧密结合,根据客户需求,通过生产率提升项目(PIP)和可持续提升项目(SIP),为客户提供定制解决方案,这是公司的一个创新。   据介绍,在实施PIP和SIP项目前,亨斯迈将对工厂进行审计,了解工厂的费用、成本、工艺等,然后专家带团队到工厂与相关人员一起研究分析,计算出通过PIP或SIP项目之后,工厂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节省多少水电煤,提高哪些性能,并利用亨斯迈的技术和经验,帮助工厂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他解释,PIP和SIP的成功关键在于客户要有一个开放、信任的心态,因为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合作方要将其成本、工艺和技术的信息对专家团队开放。另外,工厂管理者的思路转换也十分重要。企业不能只盯在染料或助剂的单价,而要有全面思维考虑综合生产成本。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工厂的产品是不是有优势,是不是能可持续发展,是不是符合经济规律。   他表示,未来公司将在中国重点推广SIP,因为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亨斯迈纺织染化也会与品牌、工厂、相关监测部门一起合作,帮助推动中国纺织染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看好中国市场发展   Rohit Aggarwal认为,到2021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市场,纺织品的生产趋势也将从出口转向更多内销,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亨斯迈纺织染化将会顺应这个改变,帮助整个纺织行业提高产品品质和要求,提供环保解决方案,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公司的策略是,在中国市场,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和品牌商,包括下游客户和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共同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可持续发展领先者和先锋。同时,与更多的相关机构和组织进行更密切合作,希望为行业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多行业指导性意见,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Rohit Aggarwal表示,他不担心亨斯迈纺织染化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希望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最前沿技术带进中国,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让中国市场成为亨斯迈公司的销售标杆和模范。

2019-05-23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连续两年增长

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连续两年增长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1日在上海开幕的第29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公布,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连续两年平稳增长,上游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凸显。   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767.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7%。其中,纺织品出口1191亿美元,同比增长8.1%;服装出口1576.3亿美元,同比微增0.3%。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曹甲昌表示,2018年纺织服装行业出现上游产品出口增长、下游产品出口放缓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服装制造业转移,导致相关出口放缓;另一方面原因是周边低成本服装生产国相关产业链不完整,对中国纱线和面料的需求增大。   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对越南和孟加拉国出口的纱线和面料,比上一年分别大幅增长19.3%和21.5%;对东盟出口的纺织服装同比增长11.7%,在各主要市场中增长最快,显示出东盟正在成为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据分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动力,主要是寻找全球价值链洼地,适应国际市场订单需求转变。相关模式主要有海外投资设厂、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设分支机构实现产品展示与海外接单、加快海外仓建设等,在全球生产供应链中逐步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新姿态出现。   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均保持增长,增幅分别为1.5%、8%和2.7%。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18年增幅为5.3%。   据介绍,近年来,面对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国家多次下调进口商品关税,促进了服装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进口261.4亿美元,同比增长6.4%。其中,纺织品进口增长3%,服装进口增长14.8%。   有中国外贸“新春第一展”之称的华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外贸展会。今年华交会共有4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内出口企业3500多家。服装服饰和纺织面料是华交会重点展示的两大类出口商品。 来源:新华网

2019-03-04
近5年涤纶短纤及粘胶短纤产量增速突出

近5年涤纶短纤及粘胶短纤产量增速突出

       近5年间涤纶短纤及粘胶短纤化学纤维产量年均增速约7-8%,对整体棉纺原料增量贡献度突出,棉花所呈数据则稍显逊色。                 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统称三大棉纺织原料,鉴于化学纤维型号、种类多样,产量相较可控,混纺纱集合各大原料性能优势,及无纺布需求可观等向好因素支撑,近年来化学纤维发展凸显潜力。        近5年我国三大棉纺织原料合计产量年均增速约3%,其中2017年棉花产量同比增量约97万吨、涤纶短纤约53万吨、粘胶短纤约12万吨,年内合计产量同比增长12.6%,为5年间高点。        前期棉花价格偏低,影响棉农种植积极性,2016年植棉面积仅有4515万亩,创十二年来新低,2016-2019年目标价格补贴稳定在18600元/吨,籽棉价格触底反弹,2017年及2018年植棉面积有所回调。        2018年疆内植棉面积略有提升,但内地却大幅下降,8月底内地、9-10月疆内部分地区天气欠佳,影响产量,料年内我国棉花产量同比或基本持平。        近几年直纺涤纶短纤行业不断整合升级,淘汰部分老旧产能,及受“禁废”政策及下游消费结构转变而需求有所扩大因素影响,2017-2018年产量增长相较明显。        2018年粘胶短纤行业虽计划累计扩能近百万吨,然而受实际开机等因素影响,场内货源供应量远不及产能表现强势。市场了解,除个别高端企业持有长期产能发展规划外,多数企业短期或暂以消化年内所增产能为主。 来源:锦桥纺织网

2018-12-10
中纺联数据分析出炉:纺织行业前三季度表现如何?

中纺联数据分析出炉:纺织行业前三季度表现如何?

  2018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在复苏轨道,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纺织品服装国际国内市场实现较快增长,支撑纺织行业平稳运行。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供需关系有所改善,销售业态持续创新,发展质量平稳提升,主要指标呈现逐月回调态势。展望全年,纺织行业有望在内需消费拉动和转型支撑下保持平稳运行,但成本、环保等一系列外部压力仍需克服,贸易摩擦需妥善应对,行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的任务更加紧迫。   市场销售较快增长内需消费贡献突出   内销市场新旧业态同时提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消费支出实际增长6.3%,均快于人均GDP6.2%的增长水平,消费贡献率提升至78%,与民生紧密相关日用消费品是内需增长主要拉动力。纺织服装产品传统业态销售好于上年,1~9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处于近三年来的较高增长水平。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增长,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1个百分点。   出口市场持续回暖。根据海关快报数据,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不含94章)为2077.7亿美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继续加快1.3个百分点。分产品结构看,纺织品竞争力稳定,出口额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6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43%;服装受到制造成本高企及订单、投资转移等因素影响,出口压力较大,1~9月出口额同比仅增长0.6%。分国别看,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纺织原料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8.5%、3.4%和4.8%,对美出口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9.1个百分点;对越南、土耳其、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出口增势良好,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0%、5.7%和21.6%。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经济效益环比持续改善。1~9月,全国3.6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197.6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3.5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980.8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3.5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上半年增速4.7个百分点。从产业链结构上看,化纤行业由于产业集中度提高以及大型企业向上游炼化环节延伸等原因,效益增速稳定在较高区间,1~9月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4%和22.3%,分别拉动纺织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2和3.2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较为平稳。1~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7%,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为1.3次/年,三费比例为6.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生产保持低速增长投资增速持续回升   产能利用保持较高水平,生产增速有所放缓。1~9月,纺织业和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80.6%和82%,均高于全国工业76.6%的水平。1~9月,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较上年同期放缓2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产业链终端生产增速较为平稳,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4.9%和8.4%;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增速较快,化纤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较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纺机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反映国产装备市场竞争力稳步提高。   投资增速逐月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1~9月纺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8%,较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升9.1和4.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纺织业(含纺纱、织造、染整、针织、家纺、产业用)增速较上半年提升5.1个百分点至5.9%,化纤业同比增长31.9%,连续6个月保持高速增长,而服装业投资同比减少1.6%。   宏观环境大体平稳下行风险不容忽视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轨道,但美元加息引起流动性收缩、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风险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IMF10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此前3.9%下调至3.7%,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呈现趋缓动向。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压力将有所增加,但平稳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根本改变,国家强化稳定就业,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均将支撑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持续增长,成为拉动纺织行业发展的绝对主力。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尽管现阶段美国加税措施对纺织行业的直接负面影响很小,但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增加国际采购商及国内生产企业的担忧情绪。此外,要素成本上涨、环保压力加大、融资难融资贵等长期影响行业运行的因素仍将存在,纺织企业仍需加强应对。   2018年全年,纺织行业仍将总体延续当前的平稳运行态势,主要运行指标基本保持目前增长水平。2019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稳中有变,纺织行业运行压力将较今年有所加大,出口形势不确定性增强,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更为迫切,必须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方能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来源:中国化工网

2018-11-15
改革开放40年纺织工业生产率增长40多倍

改革开放40年纺织工业生产率增长40多倍

 “1978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不到3公斤,到2017年人均消费量已达到22公斤,是1978年的7倍多。”“201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16万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召开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列举了多组数据,反映出我国纺织工业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据统计,1978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276万吨,占全世界的比重不足10%。2017年,纤维加工量已达到5430万吨,是1978年的19.7倍。行业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也更加多元。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终端行业纤维消费比重从1980年的84:11:5调整至2017年的45.5:27.6:26.9。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动摇。1978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73.2亿元,占全国工业的12.5%。到201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9%。   孙瑞哲说,行业不断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大幅提升,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为21.5亿美元,2017年出口额已经达到2745.1亿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占全球比重的35.8%,行业对于增加我国外汇发挥了突出作用。1978年,全国货物贸易逆差11.3亿美元,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10.3亿美元。2017年,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2488.9亿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的58.9%。   孙瑞哲表示,当前纺织行业利用国际资源的重心已从最初的产品、资本、技术的“引进来”转变为“走出去”。目前,骨干纺织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资本运作等途径积极开展全球产业链布局与跨国资源整合。截至2017年,纺织行业境外投资企业已逾千户,投资存量达88.1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   目前,我国纺织全产业链整体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纤维材料技术发展迅猛。碳纤维、芳纶等一批纤维自主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纺织制造技术快速进步,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场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广泛渗透,行业新模式、新服务不断涌现。   据孙瑞哲介绍,2018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运行质效持续改善。今年1~8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32.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利润总额1791.8亿元,同比增长6.8%。今年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7%,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孙瑞哲说,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致力于建立行业品牌和质量显著优势,增强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同感与认可度,扩大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行业标准宣贯范围,继续开展品牌专业人才培训。通过开展区域品牌试点、品牌大会等活动,孵化区域品牌、国际品牌。围绕“三品”战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创新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来源:中国质量报

2018-10-24

订阅行业新闻 不要错过我们的每日更新

会员权益

邮件咨询

电话咨询

0571-28103240

微信分享